佛教將禪定修行的姿勢,分成行、住、坐、臥四者,以坐禪為修練的核心。普遍认为七支坐法為最圓滿的修禅坐姿。
七支坐法
七支坐法,指的是手、足、背、肩、舌、口、眼七個位置的動作。
將右腳在下,左腳置於右大腿上,再將右腳置於左大腿上,稱為不動金剛坐。
将左腳在下,右腳置於左大腿上,再將左腳置右大腿上,稱為如意吉祥坐。
半跏趺坐
有一足上盘,俗称“单盘”。右足在下为如意坐(降魔坐),反之为金刚坐(吉祥坐)
跪坐
兩腳均置於地,向內向後收,兩腳掌向上,置於兩小腿乃至兩大腿之下。
正坐
坐椅子上或板凳上,兩腳平放於地,兩小腿垂直,背不可依靠任何東西,僅臀部坐實,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。
除了坐姿不同, 所有坐法都要摆正手、足、背、肩、舌、口、眼的位置和动作:手結法界定印, 脊背挺直,腰挺,放鬆;雙肩平正,放鬆; 舌尖略抵上顎;口閉;眼睛微張,閉八分,開二分,視線落在前方。
